豆瓣8.5分,Netflix纪录片《宝宝的第一年》第二季强势回归!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事!

豆瓣8.5分,Netflix纪录片《宝宝的第一年》第二季强势回归!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事!

小兔饼干
小兔饼干
3423 浏览

​Netflix于今年2月刚推出纪录片《宝宝的第一年》第一季,就在豆瓣上斩获8.5分的好评。


IMG_5197.JPG

于是Netflix趁热打铁,又紧跟着推出了《宝宝的第一年》第二季,跨越北美、欧洲、和亚洲,继续用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牛轰轰的画面和不俗气的背景音乐,揭秘宝宝在婴幼儿时期的行为、性格、和思想。

119542293.jpg

 

跟第一季一样,第二季一共6集,每集50分钟左右。还有什么比了解自己的宝宝更幸福的事情呢,赶紧来抢鲜看看吧!

EP1: What Babies Know? 宝宝们知道什么?

小宝宝们到底知道些什么?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很好奇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新生儿除了睡就是吃,过着我们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醒着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他们无聊吗?他们知道我们有多爱他们吗?

IMG_4767.JPG

 

美国麻省理工的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对清醒地看着视频(专门为研究准备的视频)的婴儿做了核磁共振图像——扫描了他们的大脑。结果表明,6个月大的宝宝尽管不会表达,可是他们的大脑已经具备了专门观察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也就是说,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读懂”你了

IMG_5025 3.JPG


当你对着小宝宝笑,他们大脑的反应跟我们成年人大脑所产生的反应一样,非常活跃。而这种反应,通常是在我们思考跟自己有关的、开心的、有价值的事情的时候才会发生——而这个让他们开心、觉得很重要的人就是你啊! 

IMG_4779.JPG

 

不只是熟悉的人的笑脸,婴儿甚至比我们成年人更厉害。三个月大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却可以辨别出不同猴子的脸!

IMG_4787.JPG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为什么我们成年人看猴子都是一样的呢?即便是面对人类,我的美国同事也傻傻分不清楚我的印度同事们,经常张冠李戴,一头雾水。

这是有科学原因的。婴儿时期,随着宝宝跟其他人尤其是母亲更频繁地相处,慢慢地在12个月的时候失去了辨别其他物种的超能力,开始专注于长相更接近于母亲的群体,而把其他不同的物体统统归类起来。

所以,1岁以后,我们便不再能分辨猴子A和猴子B,我们的大脑把他们都圈起来,打上标签——“猴子”。

IMG_4801.JPG

 

婴儿并不只是比较厉害的外貌协会,他们对于语音语调、气味、以及口味的敏感度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每一次全新的感官体验都能让他们从中获得成长。这对于我们家长也是一种启示。

IMG_4809.JPG

EP2: Movement 动作

面对新生儿,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把手指放在宝宝的手心,他会握住你的手指;你把脸凑近,他会伸出手做出想要触碰你的动作。

这些细小的动作都让我们觉得幸福。可是这样的幸福感真实吗?究竟是我们的臆想还是他们有意识地在做出动作?

答案是让我们高兴的。科学家们证实了,即使是新生儿,也已经有意识去控制自己的动作,尽管他们做的并不完美。

1 18.GIF

 

为了了解婴儿学习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科学家启动了一组“好奇心驱动”机器人,让他们在自发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习。与此同时,启动了另一组机器人作为对照。而替代“好奇心”的是,给他们设定了一个目标,然后让他们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

结果发现,“好奇心驱动”机器人虽然没有特定的目标,可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却提早完成了任务!你不觉得这个充满“好奇”的“机器人”正像是在自我探索中不断给我们惊喜的宝宝吗?!

IMG_4839.JPG

 

在自由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宝宝也开始试着像我们成年人一样理解和预测这个世界。

4个月大的宝宝已经会表现出惊讶和惊喜的反应。虽然他们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惊喜足够告诉我们,他们并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周围的一切,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转也是抱有想法、抱有期待的。

IMG_4856.JPG

 

也许我们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大胆放手并鼓励他们去自由探索,去更好地认识自己,追寻自己的目标。

IMG_4415.JPG

EP3: Senses 感官体验

婴儿时期的感官体验对他们的大脑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忽视医生说的“不要给宝宝成天带手套”、“鼓励宝宝在家光脚‘走’”等等的建议,这些看似佛系的建议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科学道理。

IMG_4821.JPG

 

尤其是父母给与宝宝们的感官体验,譬如母亲与新生儿的肌肤接触(skin-to-skin)、父母对婴儿的抚触、以及父母的笑容和声音,对他们大脑发育和情感发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常听到的“抱宝宝太多会宠坏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IMG_4866.JPG

 

了解了这一点,不仅是对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宝宝有启发,同时也对于我们应该如何照顾那些需要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的宝宝们提供了帮助——让看护人员披上妈妈的外套,给宝宝的奶嘴连接上可以播放爸爸妈妈唱歌的传感器,让这些暂时跟爸爸妈妈分开的小北鼻们也能随时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Screen Shot 2020-10-10 at 5.37.26 AM 2.PNG

 

这一集还回答了另一个妈妈们都很感兴趣的问题——宝宝的饮食也能“胎教”吗?

为了让宝宝爱吃蔬菜水果,我在孕期吃了大量的蔬菜水果,甚至是我最讨厌的苹果也确保每天一个。扭扭现在19个月,对苹果的喜爱程度远大于我。这真的是“胎教”起的作用吗?

科学家证明了这个假想:在羊水跟母乳中获得相同味觉体验的宝宝,在出生以后对同样的食物接受程度更高。拿苹果来说,如果孕期或者脯乳期的母亲经常吃苹果的话,宝宝也会更喜欢吃苹果!

这也证明了母亲不只赋予了孩子生命,对于孩子的健康饮食也有着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

IMG_4890.JPG

EP4: Relationship 关系

宝宝的内心世界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是个迷,因为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自我,不能向其他人诉说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情感。

我清楚地记得,扭扭一个月大的时候就朝着正在逗他的外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1 19.GIF


我确实很好奇,宝宝为什么会笑?他能明白我们想要逗他开心吗?婴儿是不是也会有“幽默感”,也在想着法子逗我们发笑?

现有的研究证明,2-4个月大的婴儿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但已经能够理解周围人的感受和意图,已经能了解你想要逗他开心的心情。而当他偶尔同你的目光交汇的时候,也会感到不好意思而笑着别过头去。他们的反应不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以他们的方式在表达对你的感情。

1 17.GIF

 

婴儿能表达喜欢,也能表达不喜欢。人类的道德观原来在婴儿时期就初见雏形——他们喜欢帮助别人的人,认为是“好人”;不喜欢阻碍别人的人,认为是“坏人”。他们喜欢和自己持相同看法的人,不喜欢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

我们作为家长,肩负着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不同、拥有更大格局的责任

IMG_4606.JPG

 

当婴儿拥有了想法和偏好,他们也想要同周围的人分享。他们不能说话,可是他们可以指着某个感兴趣的地方,期待和你分享他们的想法。

这个“共享注意力”是在社交中至关重要的能力,是与他人分享世界的第一步。然后我们便开始分享目标,开始合作,最终分享彼此的信念。

IMG_4583.JPG

 

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对婴儿的传统观念,从一开始就把他们视为一个单独的个体、社会的一员,跟他们沟通,尊重他们,给与他们空间思考与想象,给与他们支持和信任,这样他们才能不断成长提高自我。

IMG_4592.JPG

EP5: Nature and Nurture 先天和后天

我猜看文章的你一定也曾跟我一样,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规划”:你要像妈妈一样热爱生活,像爸爸一样有耐心。

我们究竟能给宝宝多少?

专注于遗传学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基因中的一部分也编码了我们的性格特质。这一点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很重要。我们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是孩子不是我们的替身,他们是独特的个人

也许我曾经希望扭扭长成一个“会拉小提琴的律师”,但他的内心也许更渴望成为一个“会打架子鼓的程序员”。我希望在这条路上与他同行,帮助他追寻他想要的人生。

IMG_4428.JPG

 

当然,基因不能决定一切。父母、家庭对于孩子后天的影响也在无形中塑造了孩子的性格。

极端的例子便是各种针对连环杀人犯的研究,神经学家们发现了这些连环杀人犯生理上相同的特征。可尽管如此,若是生活中,尤其是童年时期,没有出现一个转折点(譬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家庭导致孩子情感发育障碍等),他们到头来不过只是一个喜欢作弊的棋手、或是一个内心有点阴暗的普通办公室职员而已。

当然Netflix在这里说的并不是这么沉重的话题,他们采访了研究婴儿行为的科学家们,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作为家长,我们与宝宝的互动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性情,也有责任去引导他们如何管理调节性情。

IMG_5042 3.JPG

EP6: Toddler 幼儿

随着宝宝的第一年接近尾声,婴儿开始步入到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和运动能力的进一步发育把一整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他们面前。他们看到的事物更多,接触到的事物也更多,不免让我们思考:

幼儿到底是如何看待他人的?我们如今在工作中强调和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样的合作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小盆友们懂合作吗?

IMG_4574.JPG

 

为了了解幼儿的思想,科学家们用最容易表达我们内心欲望的事物——食物,进行了实验,发现18个月是“分水岭”。

18个月以及更大的幼儿已经能够理解彼此的不同:我喜欢的是苹果,而他喜欢的是梨。如果苹果和梨都摆在眼前,他会把苹果给我来满足我的喜好,而不是把他自己喜欢的梨硬塞给我。

IMG_4556.JPG

 

于是科学家们想要更进一步探索,幼儿是否会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给他人提供帮助、与他人合作?人类的本身是不是并不是像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自私?

科学家们不断在幼儿身上进行实验,模拟场景,表现出自己需要帮助的样子,看他们是否会在玩得尽兴的中途停下来,去帮助其他人。

不仅幼儿通过了测试,跟我们有着共同祖先的猿猴也通过了测试。乐于助人不是某些人特定的美德,而是整个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IMG_4572.JPG

 

随着理解能力的与日俱增,幼儿向他人学习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他们模仿大人的动作、说话,观察大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洞悉一切,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这是压在我们肩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对待世界对待问题的态度,搭建了他们将来对待世界对待问题的框架。我们努力生活,不畏惧失败的态度,也在无形中给与了他们积极努力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IMG_4565.JPG

 

感谢观看。

喜欢的话别忘了关注收藏分享哦!

「该文章来自@J_Lee呐-北美省钱快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澳洲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3423 2 0 1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