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年终回顾:2020年牵动人心的十大国际新闻

BBC年终回顾:2020年牵动人心的十大国际新闻

Ava在土澳
Ava在土澳
2083 浏览
图片来源: @EPA

2020年,全世界的经济、民生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重冲击。

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牵动人心震撼世界的国际新闻。

往年,重大国际新闻影响的可能是某个区域的某些人,然而2020年,却有不少全球性的重大事件,关系到几乎每一个人。

BBC中文与您一起回顾其中的十件大事。

1.新冠病毒疫情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0年,全世界各地民生和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大流行疫情的巨大冲击。

1月3日,中国农历春节前夕,湖北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称,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但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随后中国国家卫健委确认,“新型冠状病毒”为疫情病原。

1月中旬以后,武汉游客在泰国被确诊感染;几天之内日本、美国、台湾香港、澳门都相继出现了第一例确诊病例。1月23日湖北省会武汉以及周边多个城市陆续宣布“封城”。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构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至2020年12月,新冠病毒继续在全世界蔓延,影响了190个国家,造成7000万人感染,超过150万人死亡。

虽然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争分抢秒研发新冠疫苗,到12月已经有几款疫苗开始获得批准向公众推出,但世界卫生组织仍然警告,疫苗推出并不能立竿见影解决所有问题,结束疫情仍需时日。

笼罩在新冠疫情中的世界各国被迫采取“封城”、“隔离”措施,航空交通断崖式下跌,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顿,人际交流减少到最低,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以及周边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等国虽然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但欧洲、美洲许多国家直到年底仍然没有摆脱病毒的阴影。

2020年英语世界三大辞典的年度热词,都无一例外地选中与疫情有关的词汇:封城、隔离、社交距离......

据牛津辞典统计,光是pandemic(全球传染病大流行)一词,2020年使用次数增加了超过57000%。

2020年日本将年度汉字定为“密”,反映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告诫民众为了防疫要避免“密闭空间”、“密集人群”及“密切接触”。

2. 澳洲丛林大火

成千上万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居民须转移至安全地方。

与新冠病毒一样,澳洲丛林大火从2019年延烧到2020年。

始于2019年9月的澳洲丛林大火,由于南半球进入夏季后持续的炎热和干燥天气,一直到2020年2月天降大雨后,燃烧了数月的大火才熄灭。

据统计,这场世纪大火,烧毁了面积高达11万多平方公里的丛林、森林和公园,死亡至少33人,还有超过10亿只动物被烧死。

科学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使出现炎热、干旱天气的风险增大,发生丛林大火的风险也至少增加三成。

由世界天气属性联盟(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consortium)撰写的报告指出,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干旱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至少会增加四倍。

3. 气候变暖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0年是继2016、2019年之后又一个有史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

发生在年初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也为2020年全球越来越多人关注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定下了基调。

据国际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10月的预估,2020年将是继2016、2019年之后,又一个史上温度最高的年份。

实际上,自有全球气温记载以来的1850年起,过去170年当中,气温最高的年份共有六个,即始自2015年以来的六年,其中2020年将是最暖年份的前三名。

最显著的气温上升出现在北极附近的西伯利亚,那片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5摄氏度。

科学家一直强调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中人为气候变化积累在气候系统内的热量,约有90%储存在海洋中。

这加速了冰山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和恶劣气候更为频繁发生。热带风暴数量和强度都大增;森林大火出现在更加广泛的地区也更加猛烈; 越来越多的地区水灾泛滥。

所有这些自然灾害使大量人口流离失所,危及数百万计人的粮食安全。

科学家指出,2020年在发达国家很多人最关心的是新冠疫情,然而对那些生活在经不起气候折腾地区的亿万民众而言,气候仍然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最大威胁,而且更为可悲的是,要解决气候问题根本没有一针见效的疫苗。

在科学家看来,将化石燃料留在地下,尽可能地使用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是迈向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正确方向的第一步。

4. 篮球巨星布莱恩特和足球名将马拉多纳去世

图像来源,REUTERS

美国洛杉矶,球迷们仍在纪念因坠机意外去世的科比·布莱恩特及女儿和其他遇难者。

2020年年初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坠机身亡与年末足球老将迭戈· 马拉多纳(Diego Maradona) 突发心脏病去世,成为纷扰的国际政治大事中,让全世界球迷们倍感伤痛的震撼消息。

2020年1月26日,41岁的科比乘坐的私人直升机在美国加州卡拉巴萨斯(Calabasas)附近坠毁后身亡。

科比整个职业篮球生涯中只效力过洛杉矶湖人一支球队,曾代表球队赢得过五次NBA总冠军,被广泛认为是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2020年11月25日,人称“一代球王”、足球史上最伟大球员之一的阿根廷巨星马拉多纳因心脏骤停辞世,终年60岁。

他曾代表阿根廷四次征战世界杯,共上场91次,进球34个。

马拉多纳去世后,阿根廷有国会议员提议,应该发行印有他头像的纸币。

5 . 美国总统选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0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选举年。虽然最后的投票在年底的11月进行,然而竞选活动早就已经拉开了帷幕。

本次的美国总统选举,是在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之争。

年初时,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有了暂时偃旗息鼓的趋势,双方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向好,选情似乎对特朗普总统有利。

然而,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国的蔓延,感染及死亡人数飙升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一路下滑,与拜登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11月3日,美国各地民众踊跃参加投票。有专家统计称,本次投票率之高创下了美国过去120年来的纪录,达66%。特朗普与拜登获得的选票分别都超过了7千万张,超过了任何前美国总统的得票数。

按照程序,美国国会将在1月上旬,也就是在总统就职日前大约两个星期认证选举人团的投票结果。不过,由于各州已经预估结果,美国各大媒体都纷纷预测拜登胜选,并称拜登为“当选总统”。

接近2020年岁末,拜登组建政府的行动已经紧锣密鼓进行,提名了各关键部门的首脑人选,颇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势。

美国大选虽然至今尚未尘埃落定,然而这场牵动世界人心的政治角逐预计很快将会落下帷幕。

6. 黑人的命也是命


图像来源,EPA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从美国蔓延到世界其他地方。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上聚集示威人士。

2020年5月25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市,46岁的黑人乔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察抓住,罪名是涉嫌使用假币购买了一包香烟。

一名白人警官跪压在他颈部近九分钟后,佛洛伊德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说:“我无法呼吸”。

佛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震惊全世界,并在美国内外的许多地方激起强烈的抗议浪潮。

世界各地民众积极加入“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运动,将这场始于2013年的美国黑人平权运动推向了世界范围。

在欧洲,活动人士反思清算当年各殖民大国的非洲贩奴、蓄奴历史,许多曾经参与贩奴、蓄奴历史人物的雕塑被推倒。

球场上,运动员们单膝下跪,向争取平等权益的弱势群体表示支持,抗议普遍存在的种族主义。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11月中旬接受BBC采访时表示,佛洛伊德之死以及在美国内外引起的反应既让人绝望,也让人乐观。

他说:“让人绝望的是我们刑事司法系统中长期存在的种族和偏见问题,仍然在持续发挥作用,而且以如此公然的方式继续存在着;而让人感到极其乐观的是,你看到的抗争精神和人们感兴趣程度都大大超过了我们以往看过的,况且,用的是和平的方式。”

7. 黎巴嫩大爆炸

图像来源,EPA

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造成200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导致200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

黎巴嫩调查发现,爆炸是由长期存放在港口的2750吨硝酸铵所引发。硝酸铵被广泛用作农业肥料,但也可以与燃料油混合制造炸药,早在2013年由一艘悬挂摩尔多瓦旗帜的货船运抵贝鲁特。

由于货船卷入欠费、不适合航线等法律纠纷,货船被地方当局禁止离港。2014年,按照法院裁决,货船上所载货物被卸到港口仓库。

港口负责人和海关负责人说,他们就硝酸铵造成的潜在危险一再提出警告并要求另行安置,但没有回应。

这场灾难加剧了黎巴嫩深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数十万人走上街头,要求罢免涉嫌贪污、管理不善、玩忽职守的政治精英。

8月10日,黎巴嫩时任总理哈桑·迪亚卜宣布政府集体引咎辞职。

然而,港口爆炸引发的政治危机至年底仍然还在继续。负责调查的法官指控看守政府总理迪亚卜和三名前部长玩忽职守后,又有前总理指责法官双重标准,未追究总统也曾承认阅览过相关警告报告的责任。

8.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外交突破

图像来源,REUTERS

以色列和阿联酋的高级代表团9月15日在白宫签署一项由美国牵头达成的历史性和平协议,阿联酋与以色列正式建交。

2020年,中东地区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一再成为国际间瞩目的大事。

8月13日,以色列与阿联酋在美国斡旋下达成协议,同意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

9月15日,在美国白宫南草坪,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先后与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和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作为见证人也参与了协议的签署。

这标志着以色列在建国72年之后,终于实现了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零突破。

10月23日,美国、以色列和红海之滨的阿拉伯联盟成员国苏丹发表联合声明,三国领导人同意苏丹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12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位于非洲西北角的阿拉伯联盟成员国摩洛哥与以色列同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至此,以色列已经与包括埃及和约旦在内的六个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以色列和摩洛哥决定建交消息的同时宣称:这是中东和平的又一重大突破。

过去几十年,绝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都对以色列采取抵制态度, 曾经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决争端列为他们与以色列建交的先决条件。

对巴勒斯坦而言,这些阿拉伯国家置对巴勒斯坦的承诺而不顾与以色列建交是对巴勒斯坦的背叛。

对美国而言,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建交将进一步巩固美国针对在中东主要对手——伊朗的联盟阵营。

BBC中东事务编辑杰罗米·鲍恩(Jeremy Bowen)分析认为,以色列突破了在中东的孤立处境,又加强了应对伊朗这个宿敌的同盟关系,而伊朗在外交上的腾挪空间越发紧缩。

9. 泰国抗议


图像来源,LAUREN DECICCA/GETTY

9月泰国举行的抗议集会人数进一步增加,是自2014年泰国新政府上台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民众举着三个手指的手势,成为今年抗议的象征动作。

泰国的抗议活动由来已久,2020年泰国的抗议行动从年初的2月一直断断续续,延续到年底,从最初的学生抗议,扩大到涉及泰国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甚至王室改革等一系列根深蒂固的重大问题。

2月,泰国法院下令解散新生的亲民众反对党未来前进党(FFP),触发了新的抗议浪潮。

到7月,抗议民众要求在2014年政变中上台并在去年有争议的选举中获胜的总理巴育·占奥差(Prayuth Chan-ocha)辞职。

9月,抗议民众聚集在曼谷,举行了自2014年新政府上台以来的最大规模示威活动。

10月14日,曼谷抗议活动中,泰国王后乘坐的车在一群抗议者附近驶过时,有人对其高喊“我的税呢”,并做出三指手势以示不满。

10月16日,成千上万的抗议者在曼谷商业区抗议聚会时,遭遇警方用高压水枪喷洒含有蓝色染料和化学刺激物的液体。随后几天示威者不顾当局颁布的紧急状态令,继续举行了更大规模的集会。

11月中旬泰国恢复了一项有争议的法律,禁止批评王室,试图以此遏制持续了几个月的反政府抗议活动。

BBC驻东南亚记者乔纳森·赫德(Jonathan Head) 观察,对国王直言不讳地大加抨击,在泰国是新事物。“在以往的泰国政治运动中,很少有人敢对君主制提出异议和批评。但在现在的年轻一代活动人士看来,国王如何花钱,如果掌权都必须有人过问接受质疑。”

10. 英国脱欧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英国走向全球的宏伟计划,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取得了一些成绩。

英国脱欧在2020年走到了最后一程。自英国在2016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决定离开欧盟单飞之后,过去三年多的时间围绕英国如何脱欧曾经有过诸多辩论、讨论与看法。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双方围绕未来关系展开的谈判随即展开。根据规定,英国与欧盟分手有11个月过渡期,到2020年底前原来的各项规定仍然有效。

在2019年12月的大选中成功当选的保守党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脱欧当天曾经充满豪情地宣布,脱欧是“新时代黎明破晓”,“大幕开启、新戏即将上演”。

不过约翰逊也提醒国人,脱欧之后要面对的并非一片坦途。约翰逊讲出此番提醒时,应该没有料到与欧盟的协议谈判如此艰难,几个月谈判在最后期限之前仍然面临重大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英国与欧盟谈判艰难之际,在亚洲与日本和新加坡分别于10月和12月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为疫情中的英国脱欧前景带来难得的好消息。

2020年圣诞夜前最后一刻,也是在脱欧过渡期结束前约一星期时间,欧盟与英国终于达成包括脱欧后双边贸易协定在内的一揽子协定。这标志着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展开全新的一页。

文章来源:@BBC NEWS>>

2083 0 0 0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