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爸妈给我留言,问我该如何给家里1岁以上的孩子进行语言启蒙。由于疫情以及waitlist等诸多原因,目前暂时无法接受正规的语言沟通干预,爸妈该在家怎么做?
我目睹过太多父母因为需要排队接受治疗的那种焦急,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语言启蒙的姐妹版干货,希望能够给家长一些启发!(文章比较长,建议收藏回看♥️)
为一位在儿童医院工作的言语治疗师,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 “我家孩子快X岁了,大人讲的话他好像也听得懂,但就是不说话,这可怎么办?”。针对这个高频问题,今天就让我和家长们分享几个窍门,让爸妈在家里就可以当孩子的私人语言教练!
以下心得适用于正常发育的孩子,也适合有发育障碍的孩子,希望家长能够举一反三,如果有具体的问题,建议给我留言,或者咨询当地的儿科医生或言语治疗师,尽早治疗。切勿独自在家瞎着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语言输入v.s.语言输出
语言发展包括语言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分开评估的。不论学习什么新的知识,“输入”和“输出”总是成正比。想要孩子多说话,就需要扩大孩子的“输入”,同时,要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即“输出”。
一. “输入”
1. 多说话
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可以确保孩子时时刻刻都有语言“输入”。
“输入”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即,家长有意识地教授孩子新的字、词、句子。
例如:
- 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图卡,教孩子看图识物,和孩子讲讲图片上面的内容。
- 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去公园看花,聊聊眼前的事物。
- 东西不小心碰掉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说拟声词,或者类似“哎哟!”这一类的词。
- 多和孩子玩游戏,配上话语。例如:“挠痒痒咯!”
- 家长带孩子出门时,看到熟悉的事物,家长立刻为孩子指出:“(这是)汽车!”,“(这是)苹果!”,来强化巩固平日在家学的内容。
我经常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成为“话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描述语言聊聊和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可以通过游戏有针对性地给孩子示范语言。而我在晒晒圈也分享了不少和孩子互动游戏的同时促进语言沟通等技能的心得,大家翻翻我的晒货就可以看到啦!以下是几个例子:
此外,在孩子面前,不论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阿姨,总之是所有和孩子相处的人,都鼓励他们在孩子面前多说话,和孩子聊聊眼前的事物。例如,晚餐时间,孩子来到厨房探访,妈妈就可以说:“妈妈在做什么?”稍等片刻,给孩子时间回应。如果孩子没有回应,就接着说:“妈妈在切菜”……“这是萝卜”……“萝卜是红的”。
所以,常聊聊,多唱唱!如果能力允许,也建议常用描述性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即,红色的萝卜,绿色的青菜,具体方法见下文)。
2. 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和孩子一起读书
书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文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多说话,但是话也有说到没话说的时候,这时,书本就是最好的帮手。书里不仅有字、词、句子,还有有意思的图片、故事情节,书籍可以涉及到很多日常生活中不常说的字词。
有科学实验表明,阅读能够积极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英国的几位学者在2016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为何读书能够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Studies show that children who read regularly with an adult in the preschool years (0-5 years) learn language faster, enter school with a larger vocabulary and become more successful readers in school (Mol et al., 2008)
简单翻译如下:研究表明,和大人一起定期阅读图书的孩子(0到5岁),学习语言更快,并且同其他孩子相比拥有更大的词汇量,在学校普遍有更强的阅读能力。
孩子没耐心读书不要紧,孩子撕书也不要紧,家长也不用一个词一个词地念,看孩子失去耐心了你就指着图看图说物,比如:“这是鸟”,“鸟儿在飞”,“车在哪儿啊?在门口”。切忌枯燥地光念书,家长可以绘声绘色,例如:模仿动物的声音、提高和降低音量、提问题,等等。具体的读书方法,我将会写一篇文章讨论。我在门诊的时候经常反复叮嘱家长:“每天只要半小时!可以把读书时间安排在孩子每天的活动安排中。例如睡前、饭前、饭后、洗澡时……”如果家长有蹲在马桶上刷手机的时间,就能够挤出半小时来陪孩子读书。
3. 避免手机、电视等“屏幕时间”
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也影响了人类的沟通交流。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一天也就几个小时,当我们塞给孩子一部手机,让他安静看视频的时候,我们也失去了一次教孩子沟通的机会。现在网络上的确有一些寓教于乐的育儿视频,但是对于低龄儿童,还是要避免大量的“屏幕时间”,孩子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上瘾。在儿童语言康复界,言语治疗师和儿童医生们都建议爸妈多花时间陪孩子玩游戏、沟通,用“真人真语真表情“来教孩子唱歌、说话,而不是用虚拟的电子人声来教孩子沟通。
其实给孩子放电,除了塞给他一部手机,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二. “输出”
1. Be "one word ahead",一字领先
这个窍门是我们言语治疗师最常推荐的教学方式之一。翻译成中文可以是“一字领先“ (本人已出版视频课所用专有名称,已抢先注册版权,抄袭者必究),即:”比孩子多说一个字”。孩子说一个字,你说两个字,他说三个字,你说四个字。
例如,孩子喊“抱”,家长可以说“抱抱”,或者“要抱”。孩子喊“奶”,家长可以说“喝奶”。孩子喊“妈”,家长可以说“妈妈”。孩子若说“奶奶”,家长可以说“奶奶抱”,或者“爱奶奶”。孩子若说“车车”,家长可以说“小车车”,或者“蓝车车”。
同理,孩子如果说“da", 妈妈就说”dada"。
家长是孩子24小时的老师,家长说什么,孩子也在听、在学,所以家长可以时时刻刻以“一字领先”,来教孩子组词说句。
2. 不要“有求必应”
很多来门诊治疗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非常爱他的家庭。例如,孩子想要喝奶,只要眼睛一扫桌子,家长就意会,立刻将奶送上。这种心领神会的默契,一来二去,孩子就发觉:“我还说什么话呀,爸妈都懂”。所以,言语治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拒绝“有求必应”。每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不论是吃的还是玩的,家长都先问:“你要什么?”孩子如果不说,你就帮他说,或者用上手语(signs),让他模仿完你再给他。孩子就像录音机,家长说的他都在潜移默化地听,你每次递给他水杯的时候都说“水”,他想要水的时候你问“你要什么?”孩子如果模仿了一个声,即便发音不准确,(如:“水(shui)”说成了“洒(sa)”),或者是做出“水”的手势,家长就立刻表扬,激动地将水递给孩子。反复一次一次地重复,直到孩子能够主动开口说话。具体步骤我将另外写篇文章详细解释。
3. 用手语沟通
这个窍门适用于刚刚开始学说话的小婴儿,也适合一个字都不讲、凡事靠手指或者哼哼,沟通不来就生气发脾气的孩子。为什么推荐手语呢?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由于口腔器官以及大脑神经还处在发育学习阶段,一开始只能发出类似“ba”“da”“ma”这类简单的音节。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不能开始学习沟通。简单的手势可以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想要什么东西,他们可以使用手势这种沟通方式,来告诉家长孩子的需求。
例如,孩子可以将两手并在一起,做出“more (再来一个)”的手势,如下图:
每当孩子想再吃一个小溶豆,妈妈就手把手教孩子做出这个手势,嘴里讲着“还要”,再把溶豆给孩子,慢慢地,孩子就知道手势+语言=想要的东西,从而避免了 乱叫+发脾气=想要的东西。
还有很多手势值得向爸妈推荐,例如:
等我有时间了,我将另外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更多的有用手势及其使用方法!
三. 结语
没想到一讲讲了这么多,强烈介意爸妈们收藏这篇文章,或者关注我,这样就不会错过我的不定期干货更新!我也是宝妈一枚,2020年更是经历了工作、带娃、在家早教等各种各样各位老母亲老父亲都正在一起经历的事情(捂脸长叹)。希望我们能够互相鼓励,在养娃育儿的路上携手同行!
「该文章来自@JoannaSLP-北美省钱快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澳洲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