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eville最近几年可谓是超级火,加上今年WFH的影响,想网上order一台在圣诞节前拿到真是难到头疼。
为什么选择Breville 880?
首先,我们俩算是极度小白,我喝咖啡还有点心慌手抖,所以家里主要是老公还会没事去外面买杯咖啡,要完全靠自己调参数做出一杯咖啡?那可能需要千锤百炼吧?直接上880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选项。而且智能触屏这一点完全符合我们的爱!!
880的特点以及和最高级Oracle touch的一些小对比
870的对比就不说了哈哈,毕竟因为是手残党,就略过了,而且网上有很多关于870的帖子。由于还纠结了一把两个智能彩色触控屏,就稍微看了看对比。
- 这是880的大小数据:12.5" L x 13.25" W x 15.75" H。对于厨房台面和柜子比较矮的家庭特别友好~
- 彩色触控屏,这点和oracle touch一样,可以保存多达8种咖啡的口味(根据自己对萃取时间,牛奶加热温度,粘稠度的偏好),一切设置都在屏幕上,一开机不同的咖啡就已经有了参数,像我们这种小白就先按机器预设好的来,之后再根据调整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参数!
- 新FTT加热系统,机器准备的速度非常快,开机三秒就能完成预热开始工作,做完一杯咖啡之后几乎无需等待就可以进行下一杯咖啡的制作。
- 54mm的咖啡粉盘,对比Oracle 是58mm的咖啡粉盘,那么880萃取效力会稍低于对标专业级的oracle touch。
- 880是single boiler,oracle是dual boiler,那么880就是萃取咖啡和打奶泡不能同时进行。
- Oracle的奶泡温度探测器是在枪头上的,880是在托盘上的。这样880需要擦枪头和温度探测器,而oracle只需要擦枪头清洁即可。
- 880水箱大小是67oz,oracle是84oz,880如果水箱装到max,每天一杯咖啡的量大概够用一周
- 两款的萃取压力都是15 bars
- oracle touch压粉也是自动机器完成的,在磨好豆之后就会自动压紧,而880配置了可以磁吸在机器上的压粉锤和刮刀,需要自己进行压粉操作,也多了一些乐趣。
- 两款都是便于清洁的不锈钢材质
- oracle touch由于机身会更沉重,接水托盘下会有一个小机关,方便使用者在使用平面上移动机器。880只能靠自己手抬。
基于以上的一些对比,oracle touch的显著优势在于dual boiler,自动压粉和一些对标商用机器的设定,他的官方售价是2499.95美金,而880的官方售价是999.95,从我自身来看,我并不急于节省那一点时间需要萃取咖啡和打奶泡同时进行,压粉自己手工完成也并无不妥,但是能节省下1500刀却是真真实实的啊(一切都是因为钱啊,还是因为穷。。。😭)
正式开箱啦!



外包装的材质和设计都很舒服,打开之后也不会出现塑料泡沫乱飞的尴尬场景,除了机身以外所有的配件都有独立纸盒包装,设计很用心哈~


一打开基本都已经组装完成,虽然只是一台1000美金以内的家用机器,但是从机身到各种配件,给人的印象都充满质感,非常惊喜!
我选了不同于常规不锈钢色的黑色,觉得实物真的就蛮帅气的,店员说有些人会concern黑色是不是更容易有抓痕,其实只要正常使用,都是差不多的。

机器侧面是可以调节磨咖啡豆的粗细的,应该算是这机器唯一一个需要手工调节的按键了哈。水箱上有刻度~可以根据刻度来放水哦。

这是咖啡机底部的功能模块,第二行图一是热水的喷水头,图二是萃取面,图三是打奶器枪头。
话不多说,撕下贴纸开始第一杯咖啡制作吧~

880小黑的第一个作品之旅~

这算是一个新手指南,开机之后机器会从装豆碗到水箱等等一步步指引你完成准备操作。

水源的质量对于咖啡机的使用至关重要,初始化指南中会帮助你用附赠的试纸测定水的硬度,我们使用了过滤后的水,依然有一定的硬度。咖啡机会指引我们安装水箱过滤器,以便最大程度的减少咖啡机循环系统中的水渍(使用咖啡机的时候,不管水箱有无过滤器,都应尽量使用过滤过的水,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开始做咖啡之前,机器还会自动进行一次清洁,用干净的水流过功能模块,保证做咖啡之前各个部件的清洁,十分贴心~


机器会指引你锁住豆碗,放入咖啡豆,豆碗盖上盖子之后,能充分锁住香气,不必担心咖啡豆在其中味道变淡。我们这次使用的是Blue Bottle Coffee小蓝瓶的BOLD home blend。

继续跟随引导程序,就可以开始制作第一步咖啡了,默认是拿铁。此时机器会提示可以先预热咖啡杯(提前预热过的杯子,能防止咖啡萃取完进入杯子的时候,受到杯子温度的影响而降低口感),此时热水出水口会向杯子里喷水,完成杯子的预热(这个热水出水口也能帮你在各种情况下快速获得热水,厨房里很实用!)

现在可以开始磨豆了~!将把手挂在研磨器下方~

研磨操作可以有两种方式开启,一种是通过触摸屏按键控制,另一种在设定好之后,把咖啡把手放到托架上,往前轻轻一推,就可以触发研磨(第二种方法会在下面一杯咖啡说到)。这时,咖啡粉就会根据预设定的粒度和研磨时间(对应粉量)到碗里来。研磨的时候,机器会给每种程序设定好的饮料,按照single shot和double shot的不同设定好建议的研磨时间,也可以通过自定义手动调节。

用压粉锤将咖啡压平,方便萃取的时候更有效率(有了这个动作,顿时感觉像个咖啡师了哈哈哈)。

压好后把咖啡把手锁紧准备萃取。新的机器进行这个步骤会稍微需要用点力,可以用另一只手扶住机器右侧。

打奶泡和萃取没有特定的先后顺序,我们按照初始参数设定,先打了奶泡,再进行萃取。看到充满油脂的咖啡和绵密的奶泡自动呈现之后,惊叹于这竟是开机后的第一杯咖啡,竟然觉得口感比店里好太多了(激动的忘了拍成品图 ̄□ ̄||)。
一个小tip:萃取完准备取下咖啡把手时候注意先拿走杯子,因为咖啡渣有时候会吸附在萃取面上,需要用portafilter轻轻碰一下掉下来,翻车的话就掉在杯子了
第二杯Americano的尝试
由于Americano并非奶咖,并用透明杯子盛装,更容易观察萃取得到的咖啡颜色,所以做此尝试。

第二杯刚好有机会测试一下另一种研磨触发方式,轻轻一推,咖啡即来~~


程序设定中对待Americano会给小中大三种杯型选择,我们用的大概是8oz量的杯子,选择了Medium杯型,随机开始Brew,机器先向杯中加入热水,没能等加水程序结束我就手动暂停了并开始萃取咖啡,最后得到的量刚刚好。作为一个咖啡小白,看着萃取后的咖啡滴入水杯中,发生的颜色转化真是太享受了。
私人定制咖啡环节~
机器在原有预编程的几种咖啡之外,还可以有自定义参数的保存。

按照指引流程,选择种类和制作时的参数偏好,保存后设定一个名字和喜欢的Icon。我们选择了一杯卡布奇诺,萃取时间25秒,奶泡温度130华氏度,奶泡绵密度最高8,研磨粒度5,研磨时间9秒。
接下来开始制作。

因为之前已经展示过研磨和萃取过程,这边就主要展示一下打奶泡。打完之后及时用干净的湿布擦净枪头,将枪头推回原位后,它会自动进行清洁。
一个小tip:一直保持奶泡温度计清洁干燥,否则会测不准一直steaming

这是一杯Rambu版超绵密奶泡卡布奇诺♥️
清洁篇


每次做完萃取,需要倒掉咖啡把手里面的豆渣。用干净湿布清理咖啡把手,如果接下来还准备继续制作,建议先不用水冲,避免造成沟槽里面残留水滴产生萃取不均匀。如果结束制作,则可冲洗干净后擦干放好。

此外,萃取面也要在每次萃取后及时用湿布清洁。擦拭一到两次确保上面没有残留的豆渣。

机器本身还有一个自动的清洁循环,能在长期使用过后,通过附赠的cleaning tablet完成循环系统的清理,整个过程只需将两个必要的清洁部件安装在咖啡把手中,按开始键等待几分钟,其间,机器将通过特殊的蒸汽完成清洁(清洁后的第一杯咖啡记得要倒掉~)。

完成清洁循环又如钻石般闪亮✨啦~
这个机器是给想要经常在家享受到咖啡馆质量的咖啡饮品,同时又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在咖啡制作这个过程中的人,同时这台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也能帮你很好的进行咖啡入门,方便了解意式浓缩咖啡的方方面面。为你的咖啡之路添砖加瓦~~
写到这里我回头问了问老公:“怎么样,以后是不是不用出门喝咖啡了?”
他回答:“必须还要去啊,我喝的是一种感觉”
😅那看来就算是在家上了la marzocco也是家花没有野花香啊。。

「该文章来自@Rambu-北美省钱快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澳洲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最新评论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