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恶作剧越过法律红线时,当事人很难向法官解释"笑点"在哪里
悉尼律师事务所Astor Legal的首席律师Avinash Singh透露,他经手的多起法庭案件中,被告均以"愚人节玩笑"为由进行辩护。这些案件包括饮料投毒、虚假恐怖袭击、空气喇叭致伤等,部分当事人最终面临最高五年监禁。

Singh律师指出:"当恶作剧造成可量化的损害时,就可能构成犯罪行为。"这种损害包括身体伤害、精神创伤或财产损失。法官通常不会接受"纯属玩笑"的辩护理由,但会将其作为量刑时的减轻情节考虑。
高危"玩笑"案例
- 饮料投毒:有青年将含氯消毒剂掺入朋友饮料导致住院,此类行为最高可判两年监禁
- 辣椒喷雾事件:一名FIFO工人在五金店误将"魔鬼辣汁"当作整蛊喷雾使用,致11人送医洗消
- 虚假恐袭:2016年墨尔本兄弟因拍摄"恐怖分子驾车扫射"摆拍视频,被反恐警察起诉
- 声波武器:两兄弟使用空气喇叭致他人耳膜损伤,被控团伙暴力伤害罪
Singh特别强调:"向房屋车辆投掷鸡蛋、喷涂破坏等行为,若造成物理性质改变,最高可判五年监禁。"近期还有案例显示,用羽毛掸子触碰陌生人的行为也可能构成普通袭击罪。
新闻来源于:7news
![]() | 保存图片后VX扫一扫,或点击复制Dealmoon_Au 添加快报小编微信 全网特价信息、澳洲资讯全面知 |